第二节 军语语义现象
军语中本义和转义、单义和多义、同义和反义、贬义和褒义等语义演变关系,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军语语义现象。正是在这些语义现象的综合作用下,军语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本义和转义
军语的本义和转义,是反映军语原本概念意义与变化后的概念意义之间的关系。所谓本义,是指一个军语本来的意义;所谓转义,是指一个军语由其本义中派生出来的意义。军语本义派生转义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义项数量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增加义项的转义、减少义项的转义,以及不变义项的转义等情况。
(一)增加义项的军语转义
这种现象是指军语在保留本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义项。例如“卫戍”这个军语原来只有1个义项,1929年出版的《军语释要》对“卫戍”的释义是:“陆军军队常驻一地以任该地之警备及维持秩序、军纪风纪并保护属于陆军之建筑物者,称为卫戍。”在我军于1951年统编的《军语汇编》中,“卫戍”语义也只有1项:“为了保卫与防守重要的地方,而派一部分军队常驻该地,担任该地的警备,保卫国家财产和防护国防机密,维护革命秩序和军风纪等。”以上两部军语汇编关于“卫戍”概念意义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在我军1979年版《军语》中,“卫戍”出现了2个义项:“①军队对重要地区或目标的保卫戍守。②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首都北京的警备。”其中义项①保留了本义,义项②则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转义。又如,在我军1972年版《军语》中,“部队”只有一个义项:“军队的通称。如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在我军2011年版《军语》中,“部队”的义项增至3个:“①直接担负作战和保障任务的团级以上建制单位。②军队的一部分。如驻京部队、炮兵部队、空军部队等。③泛指军队。”其中义项③保留了本义,义项①、②则是从本义中派出来的转义。
(二)减少义项的军语转义
这种现象是指多义项的军语在保留某一义项的基础上,减少了其他义项。比如,在我军1982年版《军语》中,“战争理论”有2个义项:“①军事理论。②作战理论。即战略战术。”在我军2011年版《军语》中,“战争理论”调整为1个义项:“关于战争问题的系统化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科学的战争理论是战争规律的正确反映和战争实践的指南。”又如,在我军1972年版《军语》中,“兵团”有3个义项:“①泛指大部队。如主力兵团、地方兵团。②指军队编制中的一级组织,下辖数个军或纵队。③指战时由数个军(临时)组成的作战集团。”在我军1997年版《军语》中,“兵团”调整为2个义项:“①师、旅规模的兵力集团的统称。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下辖若干个军。”2011年版《军语》未收录“兵团”一词。
(三)未变义项的军语转义
有些军语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其义项并未增加或减少,但其本义明显发生了变化。比如,在1906年北洋陆军督练处编印的《军语》中,“军属”的释义是:“隶属于军中办理各事之人也。”在我军1982年版《军语》中,“军属”的释义为:“革命军人家属的简称。”前后两个“军属”所指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意义。在我军1997年版《军语》中,“军属”的释义又微调为:“现役军人的家属。”又如,在1906年北洋陆军督练处编印的《军语》中,“复员”的释义是:“战事结局分遣增补之人马器械仍旧制也。”在1929年出版的《军语释要》中,“复员”的释义是:“由战时编制回复平时编制谓之复员”。基本保持了原有意义。在我军1951年版《军语汇编》中,“复员”的释义是:“战时状态恢复平时状态。”所指称的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军1997年版《军语》中的“复员”一词增加了义项:“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志愿兵和干部退出现役,回参军地区或在服役所在地安置,国家不包分配工作。②战争结束后,国家由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2011年版《军语》又对这两个义项做了调整:“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和士官退出现役,国家不包分配工作,回征集地或在异地安置。②国家根据形势的需要,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恢复到平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在军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本义和转义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的军语由本义派生出多个义项;有的军语派生出的多个义项又逐渐萎缩、减少;有的军语本义基本不变,但其具体语义不断修正;有的军语本义逐渐消失,只留下了派生的转义。以“兵”这个古老的军语为例。最初“兵”的意义是指武器。《说文解字·収部》:“兵,械也”。如《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乘”。此后,历史上相继引申出多个与此相关的义项:
——士兵。《说文解字·収部》段注:“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
——军队。《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军事。《孙子·计》:“兵者,国之大事也。”
——战争。《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戕害。《史记·伯夷列传》:“左右欲兵之。”
——战死。《释名·释丧制》:“战死曰兵,言死为兵所伤也。”
在当代军语中,“兵”的本义——“兵器”这一义项消失了,保留了“士兵”这个义项,其他义项也不复存在。同时,又增加了“士兵军衔中最低的一等”这个义项。
二、同义和反义
军语的同义和反义,是反映军语的概念意义相同、相对、相反等关系的军语语义现象。
(一)同义军语
不同的军语指称形式表达同一个概念意义,它们之间就构成了同义关系。例如,“有伞空投”和“带伞空投”,这两个军语有不同的指称形式,但其指概念意义都是指“装备、物资系有降落伞的空投”。又如,“中子弹”和“增强辐射弹武器”,这两个军语的语义都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特殊性能核武器”。同义军语组成一个同义语义场。
从形成原因上看,同义军语主要有四种类型:
1.主称军语与亦称军语同义
主称是军语的主要指称形式,亦称是军语的亦可指称形式。例如“检验性演习”亦称“考核性演习”,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为检验、评估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和训练水平而进行的军事演习”;“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反映战争和国防等军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用以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及平时国家防卫的科学”。
2.全称军语与简称军语同义
全称是军语的完全指称形式,简称是军语的简略指称形式。例如“军事术语”简称“军语”,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表述军事概念的语词”;“突然袭击”简称“突袭”,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对敌实施的出其不意、急促猛烈的攻击”。
3.雅称军语与俗称军语同义
雅称是军语的雅正指称形式,俗称是军语的通俗指称形式。例如“崖孔”俗称“猫耳洞”,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构筑在堑壕、交通壕、掩体的崖壁上,供人员隐蔽和存放弹药、物资的浅洞式掩蔽工事”;“系船浮筒”俗称“水鼓”,它们的概念意义都是“浮于水面并用锚链系在水底重锚上的鼓形系船设备”。
4.义译军语和音译军语同义
在外来军语中,有的是义译的,即按照外国语言军语的意义译成本国语言的军语;有的是音译的,即按照外国语言军语的读音译成本国语言的军语。有时一个外来军语同时具有义译和音译两种指称形式。例如“激光”是意译,在有的场合也使用“镭射”这一音译形式,二者意义相同。因此,“激光武器”和“镭射武器”的概念意义都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目标失效的定向能武器”。
在词汇学中,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统称为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的称等义词,例如“铁路”和“铁道”,“酒精”和“乙醇”;意义有细微差别的称近义词,例如“赞成”和“同意”,“成绩”和“成就”。在术语学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术语(等义术语)才是同义术语,同义术语通常可以相互替代使用。意义相近的术语(近义术语)不能视为同义术语,原则上也不宜无条件地相互替代使用。这是由术语的科学性、规范性特点所决定的。
(二)反义军语
两个或两个以上军语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对或相反的,它们之间就构成反义关系。例如“进攻”和“防御”,前者是指“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行动”,后者是指“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行动”,二者意思相对,构成反义关系。又如“全训”和“非全训”,前者是指“全年中以大多数的兵力、大部分或全部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状态”,后者是指“全年中以部分兵力、少量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状态”,二者也构成反义关系。成对的反义军语组成一个反义语义场。
从概念间的关系看,反义军语主要有两种类型:
1.矛盾关系的反义军语
矛盾关系的反义军语是指A军语和B军语所指称的概念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就是一对矛盾关系的反义军语。二者的外延完全不同,“正义战争”的外延包括抵抗反动阶级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非正义战争”的外延包括为实行阶级与民族压迫、镇压人民革命、侵略他国、制造国家分裂和争夺世界与地区霸权等而进行的战争。二者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战争”的外延,亦即二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没有一种战争,既不是正义战争,也不是非正义战争。因此,这种反义军语是互补的。军语中,还有许多通过“非、反、抗”等语素构成的反义关系,例如“正规战—非正规战,侵略—反侵略,登陆—抗登陆”等。
2.反对关系的反义军语
反对关系的反义军语,是指A军语和B军语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持久战”和“速决战”就是一对反对关系的反义军语。二者的外延完全不同,“持久战”的外延包括所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速决战”的外延包括所有在较短时间内决出胜负的作战。二者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作战”的外延。亦即二者中间可能有非A非B的概念存在,有的“作战”既不是“持久战”,也不是“速决战”。因此,这种反义军语是极性对立的。军语中,具有反对关系的反义军语通常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例如“运动战—阵地战,优势—劣势,前线—后方”等。
三、单义和多义
军语的单义和多义,是反映军语的概念意义具有单义项或多义项的军语语义现象。
(一)单义军语
单义军语是指在所有语境中只有一个概念意义的军语。例如“核战争”的概念意义是指“使用核武器进行的战争”,在任何语境中,它的概念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单义军语在军语释义中表现为单一义项。单义性是术语区别于一般词语的显著特点。有的普通词语本是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但作为军语使用时,就成为单义军语。例如“决心”作为普通词语时具有2个义项:①名词,指坚定不移的意志;②动词,指拿定主意,坚定意志。但是,“决心”作为军语时就只有1个义项,指“指挥员对作战目的和行动的基本决定”。
(二)多义军语
多义军语是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个以上概念意义的军语。例如“军事法规”这个军语具有2项概念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法规。②军事法律、军事法规和军事行政法规、军事规章和军事行政规章的统称。根据多义军语每个义项的词性异同,我们将多义军语分为两类:
1.异词性多义军语
异词性多义军语,是指军语指称每个义项时,其词性不同。
例①:上级确定了兵力部署。例②:上级部署了作战任务。
“部署”这个军语具有2个义项:例①中“部署”的概念意义是指“指挥员对部队的任务区分、兵力编组和配置作出的安排”,这里的“部署”是名词。例②中“部署”的概念意义是指“指挥员对部队进行任务区分、兵力编组和配置等的活动”。这里的“部署”是动词。
2.同词性多义军语
同词性多义军语,是指军语指称每个义项时,其词性相同。
例①坚持积极防御战略。例②适应国家战略需求。
“战略”这个军语具有2个义项:例①中“战略”的概念意义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例②中“战略”的概念意义是泛指关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战略”指称这两个概念意义时,其词性都是名词。
需要强调的是,多义军语是一个军语有多个义项,并且几个义项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如果军语的语形相同而意义各不相关,那就不是多义军语,而是同形异义军语。例如,我军1997年版《军语》曾收录“报务分析”一词,其亦称形式为“台情分析”。但在实践中,“台情分析”这个军语形态可以指称两个概念意义:一是指对台湾军情的分析研究(“台情”为“台湾军情”的简称);二是指对侦察对象的无线电台通信联络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从中获取情报的工作。这两个意义各不相关,不属于军语的多义现象,而是两个语形同为“台情分析”的军语有其各自不同且无关联的概念意义。我军2011年版《军语》不再收录“报务分析”及其亦称形式“台情分析”。
四、褒义和贬义
军语的褒义和贬义,是反映军语的语用意义中褒贬情感色彩关系的军语语义现象。一般情况下,自然科学领域的术语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但是,在与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社会科学和军事科学等领域,一些术语带有褒义或贬义的语用意义。所谓军语的褒义,是指军语的语用意义中所含有的肯定、赞许的语义。例如“人民军队、正义战争、革命战争”等。所谓军语的贬义,是指军语的语用意义中所含有的否定、斥责的语义。例如“侵略、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溃退、残敌”等。没有褒贬意义的军语,其情感意义就是中性的。
指称同一个基本概念意义的词语,有时语用意义各不相同,有的是褒义的,有的是贬义的,有的则是中性的。比如,用以指称“在作战中死亡”这一基本概念意义的词语,褒义的有:“牺牲、就义、殉国、捐躯、殉职、献身”等;贬义的有:“击毙、毙命”等;中性的有:“阵亡、战死、殒命”等。用以指称“屈服或归顺对方的行为”这一基本概念意义的军语,褒义的有:“投诚、起义”等;贬义的有“投降、叛变”等。用以指称“退出作战的行动”这一基本概念意义的军语,中性的有:“撤出、撤离、撤退、退却”等;贬义的有:“溃退、败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