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问题和对象
1.2.1 研究问题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希望如何实现城镇化? 具体可分解为三个方面:
(1) 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居住地调整。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居住地怎样调整?什么样的农民愿意往城镇迁移?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 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变化。粮食主产区农民的非农就业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农民进入了非农产业?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 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土地资产变化。粮食主产区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是如何处理其土地资产的? 什么样的农民更倾向于流转自己的土地?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1.2.2 概念界定
本书对涉及的主要概念作如下界定:
(1) 农村、乡村、村庄。这三者表达意思相同,属同一个概念,都指的是与城市地域相对应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人们的聚居地。在本书的表述中,并不显著区分这三者,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进行表述,如新农村社区等。
(2) 意愿、行为。意愿的本意指的是愿望,是主体主观上希望达到的状态和需求。行为就是行动,是主体在客观上表现出的一系列活动。本书中所涉及的“意愿”指的是农民对于城镇化的希望和愿望,即主观上的需求和倾向;本书中所涉及的“行为”指的是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客观上进行决策和选择的行动。
(3) 路径。路径的本意是指道路,为了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线。因此,路径的引申含义也用来指办事过程中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所采取的措施。本书中所涉及的“路径”指的是农民为实现城镇化所走的路线,也就是说,农民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采取的措施。
1.2.3 研究区域
根据财政部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含省农垦总局)、吉林、辽宁(不含大连)、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不含青岛)、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这13个省级单位。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特征是: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以粮食的种植为主,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粮食,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顾莉丽,2012) 。
粮食主产区在发展中面临的“人和地”的矛盾最为突出,而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其人口和发展的矛盾更是尤为突出。新乡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综上,本书选择新乡市为案例区域,研究粮食主产区这一特殊地域类型的城镇化路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