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麦乳精

一大早,顾清就和朱琳一起来到了火车站,半个月以前也是从这个火车站下来的。

不过来的时候除了茶叶两手空空,现在回去已经有了底气。

列车“扑哧扑哧”地响起了轰鸣声,经过几天的路程,终于从燕京市又回到了松州县。

顾清从客运站走出,猛的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将大包小包放在一旁。

“终于下车了!在车上咱都要憋死了,好在车上面的食物能够勉强入口,不然的话是真受不了。”

朱琳倒是无所谓,她在之前就走过好几趟了,一落地就开始打量起的这个县城,以前都是带着公务办事,这回算他真正意义上面的旅游。

松州县跟燕京城的条件根本没法比,当然有一个好处,站在县城里面就能够看到不远处的层层山峦,这里的环境很不错。

“先去哪里?我想先去找个住处。”

经过这几天在火车上面的交流,顾清和朱琳的友情也开始逐渐变质,两个人一男一女住在一个车厢,本身二人又是单身。

爱好这方面完全吻合,脑电波也对得上,当然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见家长的地步。

仅仅只是普通恋情,要是换成后世只需要再多看一场电影,酒店的针孔摄像机会带着无数网友见证你们二人的爱情。

当然在网站上面你的身份可就不一定是男朋友了,得先把男朋友这个身份排除在外。

“我当然先回我家了,我家的位置就在县中心,就这笔直往下走走两条街,那建筑都是古风的。”

“咱这里的人多管那里叫做明清巷子,不过我家就小小一层,兄弟姐妹住一屋,你先去找屋子吧。”

朱琳点了点头,拎着包朝另一边走去,在火车站旁边就有招待所,在火车站旁边就有招待所,以及一家国营的百货店。

顾清看着朱琳已经住进了招待所,就打算回家一时间没了自行车代步还蛮不适应的,要是有共享单车和滴滴青桔就好了最起码不用麻烦。

不过顾清也就是心里这么想,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但是在这个年代为什么没有做起来,肯定是有原因的。

顾清从百货店里面买了几瓶麦乳精,还有一大条的香烟,就直接回去了。

麦乳精在奶粉还没有出世的时候,算得上是奢侈品,拿出去送礼绝对有面子,同样的还有水果罐头等物品。

每瓶高达三元的价格,还有那绝佳口感,绝对算是奢侈品。

顾清穿过车水马龙的街头,来到了明清巷子。

相比较于燕京市的隐隐藏藏南方的,松州县对于个体户这一块已经是逐渐开始没有了遮掩。

很多人把东西摆在道路的两旁大声叫卖了起来。

一开始还只是一些远亲和一些村子里面的人,再往里面走就遇到了自家亲戚。

是顾清的二婶,看着瘦巴巴的,面前摆着一些山上种的柑橘,一见到来的人是顾清,便高兴的开始大叫起来:

“哎,看是谁回来了,顾家的大作家啊,需不需要二婶帮你拎一下东西啊。”

二婶和顾清打完招呼以后,又转头跟旁边的商贩说道:“他小时候成绩不怎么样,经常烤鹅蛋分数,但是后面发奋图强了在大队里面努力的不得了。”

“写了稿子然后就去什么燕京文艺投稿,现在去了一趟燕京气质都不一样了,身上穿着的衣服都变成的确良了。”

二婶这个人倒是不坏,就是喜欢碎碎嘴,跟很多长辈一样,总喜欢挑自家晚辈的缺点来说事,好像不挑就不得劲似的。

以前她就经常拿写稿子这件事情来做文章,但是现在写出头了,反倒是开始替顾清维护起了形象。

顾清谦虚道:“不用,说作家算不上,我这点水平哪能担当的上家这个字,鲁迅先生,茅盾先生这样的人才能配称得上是家。”

“我叫作者还差不多,二婶,你家儿子不是考大学了吗,考得咋样啊。”

二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打一个招呼,然后询问别人最近怎么样,在这之后就是提小时候抱过他的事情。

面对这种人有一种方法可破,那就是在她之前先发起询问,顾清每次回家里都要这样子跟过五关斩六将似的应付个个亲戚。

当然其中次数最多的就是,你还记得我吗,哎哟,这小子长大了不少呢。

二婶叹了一口气:“唉,别提了,这年头大学哪有那么好考,我倒是督促他。”

“还不如像你一样写两本小说呢,学历有个鸟用,在什么年代终归还是本事吃香,什么工作也早晚有失业的时候。”

“二婶,我在燕京带了点东西,这可是好货,正好给你拿去尝尝。”

顾清从袋子里面拿了一瓶麦乳精递给眼前的二婶,二婶满脸笑意连忙拒绝。

一番三拒三请之后,才收了下来,方才找到机会脱身离去。

有句话叫好事不留名,坏事传千里,现在反过来了,他在村口停留的那一阵子。

家里人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所以是欢迎仪式,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外加鼓掌。

“欢迎我们的顾大作家,荣归故里。”

顾清从脏乱差的小巷子走过放下的东西看了一眼这个他居住了将近几十年的小院,现在就重新回到这里了。

顾清看着不远处的小孩,小时候跟伙伴玩闹的样子逐渐浮现开来,不过小孩子在看到顾清的时候都退了一段距离。

就跟小时候一样。

这些小家伙他也有一段时间是没回松州县了,他们可能都不认得了,搞不好以为做什么不正经行业的。

顾清走过泥土路,来到房子前,房子的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层数高,最底下用了一点砖头打地基。

二楼住上全都是用木头拼接起来的,房屋的中间是水池,侧边是平常吃饭的地方。

每一个房间住一户,一户有一个炉子做好了统一在这里吃,偏中心一点的地方是水池,看起来碧绿碧绿的。

水池旁边是用一些木材打造成的养猪圈,里面时不时传来一股让人感到难闻的臭味。

顾清对着水池旁正在编织衣服的老妈问道:“我四弟呢,他现在在不在家。”

“你四弟不知道跑哪去了呢,都跟他说了这几天他哥哥要回来,就是不听!”

大哥说道:“小清,我单位都说你稿子写的好,我说我认识你,而且还是亲戚关系,他们还嘲笑我,说我连你的报纸都拿不出来!”

“可是咱们家穷啊,这燕京文艺的报纸钱都可以买多少饭吃了,不过现在你回来了,给份报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给份报纸?

那也太少了!

这瞧不起谁呢!

顾清从包里面拿出一小叠钱连同《燕京文艺》的期刊一同放在桌子上面,期刊是刚发行的上面前几页就挂着《西安的荔枝》。

那几张钞票的数额让旁边向来口中总是挂着不爱钱的老大哥,眼珠子都快要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