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新纪元:组织人才与创新、数字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近20年,之前曾是两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HR)负责人,负责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工作。2011年之后的10多年我是在阿里巴巴度过的,有幸赶上阿里巴巴高速发展的10年。

在阿里巴巴,我先后在4个不同的岗位上工作。2011年,在支付宝做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搭档的业务部门是支付宝客户运营中心,在不同时期负责运营中心中后台及前线团队的HR 工作。2015年伊始,转到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组织发展岗,即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岗。OD岗也是我在阿里巴巴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岗位。2018年,我转去集团投并购的Merger&Acquisition(M&A)HR 岗位,负责对接本地生活、物流、创新业务三大板块的投并购业务。2019年,我在阿里巴巴的最后一个岗位是集团组织治理岗位,负责集团组织架构梳理、用工模式多元化探索及落地、层级改革、组织及人才信息安全等多个集团化大型项目。直到2020年年底,我加入菜鸟集团,重新回归OD 岗,帮助菜鸟实施从3000人规模扩充到11000人的“四合一”收购整合项目,从0到1搭建菜鸟物流业务的岗位体系。

这10多年里,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早年是支付宝,后来发展为小微金服、蚂蚁金服,直至近年更名为蚂蚁集团)和菜鸟集团三个集团公司我都工作过。我经历了阿里巴巴集团在高速发展时期的不同业务和不同发展阶段:有的业务走到了成熟期,比如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业务;有的业务还处在不同的创业阶段,比如菜鸟物流业务和以新零售为代表的盒马鲜生;还有的业务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比如钉钉、阿里云。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对应的组织和人才策略也不尽相同。

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加上我本身从事的就是组织和人才发展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开始思考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组织和人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尝试做方法沉淀、经验萃取。

在总结这些年接触过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时我发现,很多创始人、管理者或者HR,他们提出来的困惑和问题,最终都能归结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有何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企业生命周期规律,并运用周期和规律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和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死亡。我相信,任何企业组织都不希望自己从成熟走向衰退,到最后走向终结。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们,包括员工都希望企业可以持续、稳定发展,避免走向衰退,这就需要企业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俗称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也就是进入“迭代阶段”,即企业可以实现自我迭代式发展,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在阿里巴巴的这10多年,经历了不同业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从0到1,从1到10,业务和组织的发展也促使我思考,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到底要做什么?带着这些思考我从阿里巴巴“毕业”,开始转型做人力资源顾问。这段经历和历练,让我更加坚信,创业阶段企业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活下去,不需要也不能被各种管理体系、流程、机制束缚住,否则必死无疑。走到成长阶段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机制、流程的建设开始成为推动业务扩张、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而走到成熟阶段的企业,各种管理体系都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善,如何保持创业精神、持续增长是重中之重;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开始通过创新找到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和第二增长曲线,企业便从成熟阶段进入迭代阶段。如果迈不过这个坎,成熟阶段的企业必将走向衰退。思考许久,我决定把组织能力建设方法、工具的研究聚焦在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迭代阶段,这也是本书没有创业阶段这部分内容的原因,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体系建设是组织能力建设的重点,篇幅最大、内容最多。

在本书最后,我把在阿里巴巴经历的几则有趣的小故事整理出来,让大家了解更加真实的阿里巴巴。

希望本书可以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始人、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思考和帮助,我将十分欣慰。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量子教育陈燕、柏雪梅两位老师的大力支持,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缪晓红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