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权责利
有一句话叫作回归自然,英文是Back to basic,就是回归基础、回到原点,然后回归自然。实际上,中国人是最知道自然的道理的。在自然现象中,人头上有天,人脚下有地,人在天地之间。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如图16所示。
图16 权责利的关系
如果把一个组织也划分成三个阶层,那么高层就是天,基层就是地,人处在中间,所以叫作中间干部。如果能够弄清楚这三个概念,整个组织的运作那就真是完全合乎自然了。
三阶层权责利的关系
天与高层的权
谁有权呢?天有权,而且天还没有责任。天要下雨,就下了;要打雷,就打了。天一打雷把人打死了,却没事,所以高层具有权。天是无,天上一无所有,所以它什么都不要做。所以高层应该倾向于无为。
如果老板很有能力与魄力,那就惨了,结果只能劳累自己,死得很快,并且没有太大价值。我们中国的老板都是不说话、不做事,什么都不要,但是他却大权在握。这在西方人看来是很难体会的。
人与中间层的责
人没有权,但却是有责任的。在我们的概念里,人活着就是要尽责任,尽自己义务的:父亲有父亲的责任,儿子有儿子的责任,老板有老板的责任,干部有干部的责任,员工有员工的责任。中间管理层负有责任,但是却又没有权。人要能干,但能干并不仅仅是有能力,有能力并合理表现其能力,才是能干。
地与基层的利
地没有权,也没有责任,所以员工是没有责任的,而且员工也没有权力。我听到很多干部总是跟他的部属讲:“这是你的责任!”老实讲,部属听了心里会很好笑:“我的责任?谁领的钱多?”
但是地有利,会长东西的地才是好地。所以员工只想多赚些钱,多得到一些福利。这是理所当然的,也非常合乎自然。
所以,高层有权,中间干部尽责任,而基层只想得一点好处,这是没有错的。如果你能够顺应这种人性去带人,就可以把人带得非常好。但员工想要得到一点好处,就一定要好好表现,把事情做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出来就必须有能力。那么真正能干意味着什么呢?
思考
能干与有能力差别很大。我们常常说某个人有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能干。因为他有能力,他就会受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无法合理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他一点儿都不能干。
请问:
1.老板应该能干吗?
2.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分层授权?
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下来:
分析
我们来分析两个问题。
1.老板应该能干吗?
不能!老板一能干,其他中层管理者就只好装不能干,然后满足于老板的能干,结果老板就会变得异常忙,变得异常疲惫。
天有权,人有责,地有利,所以我们要发展基层员工的地利。而每一个人要善尽自己的责任,则一定要把握好权、责、利这三个字。现在的老板大都很能干,但老板一能干,整个公司很快就垮掉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意会到这一点。
西方的老板要能干,中国会当老板的人就不要能干。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真正赚到钱的老板,整天都是在那儿优哉游哉。为什么?因为他的部属已经为他将所有具体的细节工作做好了。如果老板完全依赖他一个人的能力,就很难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之后更是如此。
我们只有明确了上述观念,才能知道“无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只有无为才能够无不为,老板无为,干部才能够无不为;老板无为,中层才能够无不为。
2.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分层授权?
西方人的观念是神本位。他们始终相信有个神在,始终相信上帝可以主宰一切,他们认为君权是神授的。国王或皇帝非常有权,但权是神给他的,这叫作君权神授、天赋人权。
但我相信“天赋人权”这句话是中国人翻译的,因为它的意思基本上是比较接近中国人的观念的。人可以有权,但是天赋的,而不是神授的。我们中国人承认天,但是西方人则认定神。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西方的一些思想,就可以说,既然神授权给我,我就可以授权给你,你就可以授权给他。
中国人好像就不是这样。中国人是人本位,不是神本位。我们以人为本,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过。我们讲的是天理良心,天理是天,良心是人,你只要凭良心,老天就会站在你这一边,你就可以行使你的权。基本上老天的权只授给有良心的人,而不授给没有良心的人。所以中国人才会动不动就讲要有良心。
先有责任后有授权
我们经常讲授权,但权是什么呢?权共有三层含义。
第一个是权变。同一件事,只有你可以改变,别人不能改变,当然就是你有权。两个人在一起,谁可以改变另一个人,谁就有权。比如老板可以改变干部,老板就有权;主管可以改变部属,主管就有权。所以说,权就是权变。
有一个词叫作权宜应变,这里面的“宜”字非常重要,它的意思就是要变得合理,不能乱变,乱变就是滥用职权。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权的人却经常都在滥用职权,结果搞得天下大乱。
一个人有没有权变的能力、能不能改变,是件很重要的事。你可以改变,但要凭良心,不凭良心,天就把你的权收回去。不信你去看好了,凡是不凭良心乱变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结果。
第二个是权限。权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又称其为权责范围。
这里面有个字叫作“责”,可见只有有责任的人才可以有权,不负责任的人是不能够有权的。其实这也就是说权责范围以责为重,而不是以权为重。
西方人以权为重,你给我多少权我尽多少责任;中国人则恰好相反,你尽了责任我就给你权,你没有尽责任我就不给你权。两者出发点不一样。西方人是你先给我多少权,你给我多大权力,我就去尽我的责任。中国人则是:你先做给我看,越做得好,我越支持你,我越授权;你做不好,还要我授权,我授什么权?权给你也没有用。
第三个是权衡。我们叫它权衡轻重,它是个度量衡,就是要把那个“度”抓出来,所以权、责、利这三种东西的轻重是用“度”来衡量的。
权是可以拿来改变人、改变事情的力量。你承担多大责任,上级就授予你多大权力,而不是首先授权给你,你才去尽责任。那么到底是分层负责还是分层授权好呢?西方人很喜欢讲分层授权,中国人则比较喜欢讲分层负责。你负责当然授权给你,你不负责授什么权?这当中自然有一个轻重权衡。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先给你权,可那是特殊情形,特殊人物,特殊事情,特殊环境。一般来讲,我们是不会那样做的。
人这一辈子基本上就是要善尽你的责任,我们很少讲到权。
曾经流行过一句话:“不要让你的权力睡着了。”其实我是不太赞成这样讲的。中国社会争的人没有权,不争的人反倒有权。我们总是照顾那个不争的人,而不太会去给那个争取的人权力。事情的结果经常是,想要权力的人争了半天却被干掉了,别人反而得到了好处。西方社会是争的人得到好处,中国社会则是让的人得到好处,争的人失掉很多,两者的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
有人会说,现在不一样了,人们会怕争权的人,确实没错。但是领导往往只给争的人一点点好处,照旧会去照顾那些不争的人。因为社会靠的是那些不争的人,而不是靠少数争的人。公司里面如果谁争谁就有,那这家公司是没有希望的,那就是笑里藏刀,每一个人都只顾自己。中国人在争上讲究不争之争,即以不争争之。通过不争来争,这是最会争的人。西方人都是用争来争,那是很表面的事情。
什么叫不争?不争就是让,所以中国人最高明,用让来争。会让的人,他能争到最终,所以我们中国被叫作礼让之邦。礼仪之邦就从这里来。
中国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让来让去:大家走到门口让来让去,分东西时让来让去,吃饭就座时也是让来让去。面对一大堆苹果,人们都会盯着最好的,但如果你伸手直接去抓,那你就完了,你就得罪了所有的人。虽然每个人都在看,都在比较哪个好,但是谁也不会先伸手去拿,因为我们有个默认的规则:谁先拿,谁后拿,是有定规的。每个人该得多少,自然都会得到的。
其实我们从聚餐中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懂这些,结果吃了很大的亏。菜一端上来,年轻人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夹,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前途的。事情往往是,菜一端上来大家就开始转餐桌上的玻璃转盘。实际上转就是让,那么让给谁最合适呢?当然是权限最大的人了。大家衡量谁的权限大,谁可以改变这个现实,也就是改变整个盘子——把它挖一角就叫改变。因此,所谓权,就是把整个盘子挖一角,这就是在行使职权。所以大家看领导没有动筷子就都不动筷子,就是表示我们尊重领导。而领导就是有动筷子、改变现状权力的人。所以当领导的人,此时你就不能再转了,大家把菜转到你这儿来,你就看你喜欢的夹一筷子,然后再转过去。
中国人都是在按照这个规则去做事,而不是按照西方的那一套做事情。
思考
公司管理层为员工薪酬设计颇费周折,很伤脑筋。
请问:
在中国企业里是应该实行能者多劳呢,还是同工同酬?
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下来:
分析
中国是一个能者多劳的社会,西方则是一个同工同酬的社会。
所谓同工同酬,就是指你给我多少报酬,我做多少工作。中国人则是能者多劳,你能干,你就多做一点。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最高明的。我们常说公司给你的第二份薪水是什么?是机会,磨炼自己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报酬,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没有工作机会,你根本得不到磨炼,也就不会成长。所以领导应该通过分配责任促使员工成长,然后才是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