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季家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官庄村。这里地处鲁西平原,曾经是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流过县境。1956年清平县被撤销,官庄划归临清县,如今隶属于临清市康庄镇。因为临清有个同名的村子,于是季羡林家乡的村名前面加了一个“大”字,被称为大官庄。
清平季氏家族原来住在王里长屯,在季羡林祖父那一代搬到附近的官庄。季家不算名门望族,甚至说不上是书香门第,却也是耕读传家。季羡林的祖父名叫季秀,号老苔。季秀夫妇有三个儿子,老大季嗣廉是季羡林的父亲,行七,老二季嗣诚是季羡林的叔父,行九,因为家里穷,老三生下还没来得及起名,就送给一户刁姓人家做养子。三个儿子还没有成年,季秀夫妇就故去了。季秀这一辈兄弟三人,老大季汝吉曾经考中举人,在一个县里做过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是方圆数十里最有学问的人。季嗣廉和季嗣诚小的时候,跟他们的伯父读过书,有些文化。季汝吉兄弟共有子侄十一人。随着举人去世,家道中落,遭遇灾荒,无法维持生计,十一个兄弟中有六人去闯关东,只有老八曾经返回山东探亲祭祖,其余都杳无音信。举人有两个儿子家境殷实,每家有几十亩地。季嗣廉和季嗣诚兄弟在父母死后,成了孤儿,只好投奔到伯父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伯父母虽然很可怜小哥儿俩,可是家里人多,是非也多,所以也很难照顾他俩周全。兄弟二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时候饿得实在难受,就到村边枣树林里去捡拾掉下来的烂枣子充饥。
季嗣廉兄弟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也想效法几位堂兄弟外出谋生。山东省会济南离官庄不算太远,约200华里。兄弟二人步行两三天来到济南。他们两手空空,举目无亲,身无长物,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他们当过警察,扛过大件,拉过洋车,做过苦力,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弟弟季嗣诚终于考取了武备学堂,学习测绘。学校的行当虽属行伍,毕业后谋的差事却是文职,在黄河河务局得到一份差事,留在济南,挣些钱补贴家用,哥哥季嗣廉回到家乡,打理父母留下的半亩多地。回乡不久,季嗣廉娶了邻村王里长屯赵家的姑娘,以后就生了小喜子。
季羡林出生在辛亥年闰六月初八。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这一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告退位。因为当了清朝皇帝几个月的“臣民”,季羡林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