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5章 《父亲与提水站:乡村岁月的奋斗华章》
《父亲与提水站:乡村岁月的奋斗华章》
在七十年代初期的乡村,岁月仿佛被一层古朴而又略显沉重的纱幕所笼罩。那时的乡村,宁静中透着贫穷与落后,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时代的角落里默默坚守。我的父亲,一个正值壮年、充满热血与干劲的人,被推选为村里的干部文书。
村庄的土地广袤无垠,本应是丰饶的希望之地,然而却被一个严峻的问题死死扼住了咽喉——水源匮乏。村庄周边的农田,到了旱季就如同被施了魔法的荒原,干裂的土地张着大口,仿佛在绝望地呼喊着水源的滋润。而距离村庄不远处静静流淌的那条河流,宛如一位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的救世主,如何将那河水引到田间,成为了横亘在村庄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难题。
当时的技术和设备简陋得超乎想象,大型机械对于这个小村庄来说,就像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事物,遥不可及。所有的工程建设只能完完全全依靠村民们的双手,这双手,粗糙、厚实,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父亲站在村庄那座历经风雨的土坝上,目光坚定地望着那片干涸的土地,而后缓缓移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河流。他的眼神中燃烧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这使命感如同熊熊烈火,在他的胸膛里炽热地燃烧。他深知,自己必须要成为那个打破困境的人,为了村庄的未来,为了村民们世世代代的生计。于是,他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之旅,就像一位执着的传教士,带着修建提水站的宏伟计划,走进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和他们诚恳地商量这件关乎村庄命运的大事。
村民们的反应就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斑驳陆离的画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些年轻人,体内流淌着热血,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毫不犹豫地愿意跟着父亲大干一场。他们渴望改变村庄的现状,渴望用自己的力量书写村庄的新篇。然而,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则忧心忡忡,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担忧。他们担心工程太过浩大,仅凭人力简直是蚍蜉撼树,害怕最终会落得个劳民伤财的下场,让本就不富裕的村庄雪上加霜。
父亲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他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用那坚定得如同磐石般的语气说道:“咱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土地因为缺水而荒芜吗?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肩挑背扛也能把提水站建起来!”这声音,在村庄的上空回荡,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开始慢慢渗透进每一个村民的心里。
于是,修建提水站的工程就这样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拉开了帷幕。父亲和几个年轻力壮、虎虎生威的村民组成了先锋队,他们扛着锄头、铁锹,这些简陋却又无比重要的工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河边。那是一个清晨,阳光刚刚羞涩地从地平线探出头来,洒在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宛如一组充满力量的雕塑,坚毅而又刚强。
首先要解决的是提水站的选址问题,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父亲带着几个经验丰富得如同村庄宝藏的老农,沿着河岸来来回回地走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眼睛如同精密的探测器,仔细地审视着河岸的每一寸土地。他们要找一个地势合适、水源充足的地方,这个地方既要能让河水顺利地被提上来,又要能确保水流顺畅地流向农田。经过几天几夜的勘察,就像探险家在茫茫荒野中寻找宝藏一样艰辛,终于确定了提水站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挖掘地基,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简直就是对人类体力和毅力的极限挑战。村民们用锄头一下一下地挖着那坚硬得如同钢铁般的土地,每一锄头下去,都能听到沉闷得如同闷雷般的撞击声,这声音仿佛是土地发出的痛苦呻吟。父亲身先士卒,他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耀着汗水的光芒。汗水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土地上,瞬间就被干涸的土地吞噬。他的双手很快就磨出了水泡,这些水泡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恶魔,折磨着父亲的双手。但他咬着牙,紧紧握着锄头,依然没有停歇,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修建提水站的决心。
随着地基的挖掘,问题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挖掘出来的泥土需要运走,可是没有车辆,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只能靠村民们的肩膀。男人们用扁担挑着箩筐,那扁担压在他们的肩膀上,随着脚步的移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沉重。女人们则用背篓背着泥土,她们的身影在工地上穿梭,就像一群勤劳的蚂蚁。那场景,就像是一幅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农耕画卷,虽然原始,却饱含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有一次,在挖掘过程中遇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这块石头横亘在地基中间,就像一个不可逾越的巨兽,无情地阻碍了工程的进展。村民们围在石头周围,就像一群面对强大敌人的战士,纷纷摇头叹气。父亲皱着眉头,眼睛紧紧盯着这块石头,仿佛要把它看穿。他仔细观察了石头的情况后,斩钉截铁地说:“咱们把它凿碎!”于是,几个村民找来了锤子和凿子,开始了一场与石头的艰苦较量。他们的手臂因为不断地挥动锤子而酸痛不已,每一次挥动都像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锤子砸在凿子上,溅起的火星就像他们心中那不屈的火焰。经过几天几夜没日没夜的努力,石头终于被凿碎,那破碎的声音就像是胜利的号角,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天气也常常成为他们的敌人。在炎热的夏季,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村民们在工地上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却又很快被蒸发掉,只留下一层白色的盐渍。有些村民因为中暑而晕倒,但是他们稍微休息一下,喝了点凉水,又重新回到了工地上。而在雨季,雨水倾盆而下,工地变成了一片泥泞。村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就像一群在风雨中坚守的海燕。
物资的匮乏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修建提水站需要用到各种材料,如水泥、钢材等,但是这些物资在当时非常稀缺。父亲四处奔波,到处去寻找这些物资。有时候为了一点水泥,他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到邻村去借。而钢材更是珍贵,他们只能用一些废旧的铁制品来代替,这无疑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随着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修建提水站的队伍中来。老人们虽然不能干重活,但他们也在工地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们在工地旁边搭起了简易的炉灶,帮忙烧水做饭。那袅袅炊烟,就像是一种温暖的信号,给在工地上劳作的村民们带来了力量。老人们还会照顾那些受伤的村民,他们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找来草药为伤者疗伤。孩子们放学后也会跑到工地上,他们的小脸蛋红扑扑的,充满了活力。他们帮着搬一些小石块,虽然力量有限,但他们的热情却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就像一根根紧密相连的绳索,编织成了一张坚韧的大网。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有一次,一个村民在挑泥土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那痛苦的表情让人心疼。其他村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了村里的卫生所。在他养伤的日子里,每天都有村民去看望他,给他送吃的。有的村民会把自己家里仅有的鸡蛋拿出来,有的会送来刚出锅的馒头,这些小小的举动,却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父亲看到这种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个提水站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的象征。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每一个村民的心。
在修建提水站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有一个年轻的村民,平时比较调皮,在工地上总是偷懒。他就像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总是找机会逃避劳动。父亲发现后,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和他打赌,如果他能在一天内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就给他奖励。这个年轻村民被激起了斗志,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光芒。那天他干得格外卖力,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的扁担在肩膀上不停地晃动,箩筐里的泥土装得满满的。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超额完成。从那以后,他变得积极起来,成为了工地上的骨干力量。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提水站终于初见雏形。一座由石头和泥土堆砌而成的提水站屹立在河边,虽然它看起来有些简陋,就像一个朴实无华的乡村汉子,但却充满了力量。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奋斗故事。
接下来就是安装提水设备。这是从外面好不容易买来的设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对于村庄来说已经是宝贝了。父亲小心翼翼地指挥着村民们安装设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就像一个孩子在等待心爱的礼物。
当设备安装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父亲缓缓地启动了提水设备,随着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河水开始被缓缓地抽上来,通过管道流向了干涸的农田。那清澈的河水就像生命之泉,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村民们看到这一幕,欢呼雀跃起来。老人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嘴里喃喃地说:“这是我们村庄的希望啊!”
有了提水站,村庄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那一年,庄稼长得格外茂盛,绿油油的一片,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麦穗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又大又饱满,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改善,他们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十年代中期,提水站已经成为了村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也因为修建提水站的功绩而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村庄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父亲老了,但他的故事却在村庄里流传了下来。他的那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如今,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取代了当年的肩挑背扛,提水站也经过了多次的改造和升级。但是,每当村民们看到提水站,就会想起父亲和当年那些一起奋斗的村民们。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村民们。他们在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时,也会像父亲那一代人一样,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篇短篇回忆录以七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为背景,讲述了父亲带领村民肩挑背扛修建提水站的故事。从最初的规划到艰苦的建设过程,再到提水站建成后的巨大改变,整个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乡村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这个提水站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传承着乡村的希望与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向前。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拥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这种精神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