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未竟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56/53417456/b_53417456.jpg)
第3章 约定假日游
海风掀起纱帘时,张冥佑正盯着墙上的光影裂缝。那道介于两间卧室之间的阴影线,此刻正随着暮色偏移爬上他的枕边。
隔壁传来贝壳风铃的碎响,他数到第六声时突然坐起——苏与楠的拖鞋踢踏声正在向门边靠近。
门轴转动的刹那,咸涩的海风与柑橘香同时涌入。
张冥佑后退时撞翻了床头柜的台灯,插着干枯彼岸花的玻璃瓶在木地板上滚出哀鸣。苏与楠白色睡裙的蕾丝边掠过他僵硬的膝盖,裙摆沾着未干的水彩颜料,像一片坠落的银河。
“这是赔礼!”她将冰镇的柠檬汽水贴在他泛红的脸颊,“还有邀请函。”浅蓝色便签纸被叠成帆船形状,停泊在他颤抖的掌心。
张冥佑嗅到纸张上残留的薰衣草香,那是昨夜她在阁楼作画时沾染的气息。
当他展开纸船看到“六人同行”的字样,窗外的浪涛声突然变得刺耳。苏与楠正踮脚观察他书架顶层的《潮汐奥秘》,睡裙肩带滑落至手肘,露出后背淡青色的月牙胎记。张冥佑的喉结动了动,发现她赤足踩着的正是自己晨跑时掉落的鞋带。
苏与楠忽然转身,发梢扫过他书架上的贝壳标本:“阿佑的卧室像博物馆呢。”她指尖抚过那些按年份排列的潮汐观测日记,在2012年的册页停留——那年他六岁,在养父的航海日志里第一次描摹出完美正弦曲线。
“这是妈妈送你的吗?”她举起窗边的捕梦网,银丝缠绕的贝壳正是昨夜沙滩上遗失的那枚。
张冥佑的太阳穴突突跳动,看着她将捕梦网戴在自己头顶,蓝羽毛轻扫他滚烫的耳尖。
快门声突兀响起。
苏与楠不知何时掏出了拍立得相机,歪头时的狡黠神情与昨夜如出一辙:“第一张送给未来的海洋学家。”相纸缓缓吐出的画面里,张冥佑的呆滞与身后翻涌的深蓝窗帘形成奇妙共振,像被困在琥珀里的远古生物。
当他终于想起要夺回相机时,苏与楠已经灵巧地钻到书桌下方。这个角度能清晰看见她后颈细小的绒毛,以及睡裙褶皱里藏着的油画笔——正是她用来绘制那幅《月光栈桥》的狼毫笔。
“阿佑知道吗?”苏与楠忽然指向天花板,“我们的卧室原本是相通的。”她的指尖沿着墙纸裂缝游走,最终停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海图挂画旁。
张冥佑这才注意到画框边缘的磨损痕迹,确实像被拆除的门框轮廓。
少女的体温透过单薄衣料传来时,阁楼传来贝壳风铃的骤响。
张冥佑看着她在自己床铺洒满贝壳碎片,月光石般的碎片竟自动排列成潮汐轨迹。苏与楠的脚踝链滑出睡裙下摆,银链坠着的正是刻有“N”的虹彩贝壳。
“这是爸爸最后的礼物。”她突然侧坐在他面前,海蓝色瞳孔泛起雾气,“在漩涡吞噬船舱前,他把这个塞进我的襁褓。”张冥佑的指尖触到贝壳表面的灼热,仿佛触摸到了十年前那个暴风雨夜的余温。
楼下的座钟敲响七下,温绾呼唤晚餐的声音穿透地板。
苏与楠迅速收起所有情绪,将相机塞进他怀里:“明天要拍满三十六张哦!”她蹦跳着离开时,张冥佑发现自己的枕边多了张速写——月光下的少年捧着贝壳,眼角缀着珍珠般的泪滴。
深夜的涨潮声中,张冥佑用红绸遮住台灯。
显影液里的相纸逐渐浮现出苏与楠的卧室:墙面贴满海洋生物解剖图,画架上的未完成作品正是此刻窗外的海平线。他突然注意到所有画作的签名都藏在浪尖里——“NY”的连笔像纠缠的渔网。
当他的指尖抚过照片里那扇虚掩的衣柜门,突然发现柜内挂着件警用雨衣。
雨衣胸章的位置用油彩修补过,勾勒出的警号正是苏与楠父亲殉职前的编号。海风掀起窗帘的刹那,照片中的雨衣下摆竟微微摆动。
隔壁传来画板倾倒的声响,张冥佑贴着墙听见苏与楠的呓语:“...不要沉...爸爸...”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射在隔墙上,少女蜷缩的身影恰好嵌进他张开手掌的轮廓。
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突然翻涌——四岁的他在海滩捡到的不仅是贝壳,还有半块被海浪冲上岸的警徽。
次日清晨,张冥佑的鞋里多了颗海玻璃。苏与楠穿着水手服出现时,他注意到她将银丝带换成了警徽蓝的发绳。
六人同行的队伍里,陆媗白特意换了与苏与楠同款的贝壳耳钉,却在她凑近张冥佑耳语时捏皱了导游图。
“阿佑看镜头!”苏与楠突然将他推向开满夕雾草的山坡。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她假装被碎石绊倒,整个人扑进他怀中。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起哄声里,张冥佑看清她狡黠的口型:“第三十六张。”
返程的渡轮上,苏与楠的素描本被海风吹开。
张冥佑瞥见最新一页的画面:六个少年站在甲板上,唯有他的倒影是深海中的人鱼。
当她用身体遮挡画面时,他触到她后背的异样——那些淡青色胎记,正随着潮汐节奏明暗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