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散文探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历史时段,我们可以用易代之际、天崩地解、社会转型、重建传统等词汇描述其特点,它包括明末和清初两个时期。明末与当下比较热闹的晚明的内涵基本一致,按照当下流行的观点,晚明是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的71年,而清初一般指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78年,明末清初就是万历初到康熙末的一个半世纪。这一个半世纪,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中国历史的年轮已经偏离原来的轨道,开始朝一个新的方向拐弯,然而最终又被各种力量拉了回来。宗白华先生评论魏晋六朝的时代特点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这段话也可移来评论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透过文字我们仍然能嗅到深重的血腥味;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江南市镇的繁华热闹直到今天仍然使人向往;更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又一次被激活,一大批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大师连翩而至,云蒸霞蔚,绚烂辉煌。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专题成为一些学科的学术热点,以明末清初为题材的普及读物已经席卷读书界。这个时代太精彩,太复杂,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地研究探索,也需要更多的读者去关注,明末清初与我们当下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清散文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明清散文有两个专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学术成果相对较多:一是晚明小品,二是桐城派。近十多年来,明末清初散文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关于清初遗民散文、清初三大家、明末清初的古文选本和文章评点、易堂九子、汪琬、廖燕等都有专著和论文。明末清初散文研究领域更为宽广,论述更为深细。散文是一个内涵丰富,边界模糊的范畴,笔者在《明清散文选读》中,认为明清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明清古文、明清小品、明清笔记文,[2]本书仍秉持这个观点,这样的认定是基于明清散文的实际,整合古今散文概念的内涵。

笔者近十多年来一直在明末清初散文领域跋涉,先后从事过张岱散文、清初散文专题研究,出版《张岱探稿》,发表《计东与康熙初年文坛》、《“毗陵四家”与清初古文演变》、《论黄宗羲的明文编选和古文理论》等论文。编选《明清散文选读》,将明清散文引入课堂,在讲授明清散文时,撰写了系列文本细读的文章。本书即是十多年来笔者研读、讲授明清散文成果的结集。书名题为“探微”,表明了一种学术取向,盖明末清初散文文献浩繁,文体、流派纷呈,演变曲折复杂。本书不作宏观上的论述,而是从具体作品、具体作家或群体入手,通过详实的材料和精细的研读,探索明末清初散文作品所展现的士人心史和散文演变的具体历程及场景。

文学史上所谓经典或名篇,是经过长期积淀被读者认可的作品。在经典的形成过程中,选本是最重要的媒介。明以前的各代文学作品,经典篇目已基本确定,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选择。而明清散文由于其本身的芜杂、多样和历时较强,经典篇目还处在形成过程中。在断代文体史领域,有哪些名篇,就基本可以勾勒此文体的成就和演变轨迹。在讲授明清散文作品时,我深感明清散文经典篇目还须从容确定,我们一方面要对那些已经公认的作品再作审慎的评判,另一方面要努力发掘以往不被关注的作品,使明清散文的面目更加多元和清晰,为其名篇的积淀提供更丰富的篇目。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解读要和人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开设明清散文选读课后,我比较关注明末清初散文作品的细读,试图通过明末清初散文作品的研读探究这一时段文人的精神风貌,尤其是文人心灵的诗意呈现。通过文本内外的细致考索研读,时有新得,也陆续写了相关的文章,如《〈马伶传〉三题》、《归有光的情感世界和抒情艺术》、《〈湖心亭看雪〉的另一种读法》、《三百多年前的高手斗茶:〈闵老子茶〉中的茶艺和茶道》等。古代散文有较强的纪实性,其表现作者心灵的空间似乎没有诗歌广阔,但通过近年来的研读实践,我发现明末清初散文作品的阐释空间相当宽广,而对作品“今典”的考索往往成为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钥匙。在起承转合、虚实繁简之间,可以窥见作者的情感脉络。

关于明末清初散文演变研究,本书一方面选取与散文关系密切的中介:时文、古文选本、学术风尚,通过梳理此三者在明末清初的流行状况来探究散文演变的过程和趋向。另一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江南作家或群体,通过细致地分析他们的人生经历、师友交游、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展现明末清初散文演变的多元态势和生动景观,研究过程充满了艰辛,既需宏观的眼光寻绎明末清初演变的线索,又要深入文献作详细的考索。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是散文的国度。中国古代散文贯穿着诗性元素,从“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到亦庄亦谐、雅俗兼融的张岱散文,文心诗意,历历可寻。从明末清初散文作品探索文人的精神世界,发掘潜藏于文字之中的诗意,这是一个颇有意义又具挑战的研究路径,突破了古代散文研究的传统模式。本书是笔者沿此路径探讨明末清初散文的初次结集,粗疏舛误之处很多,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1]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08页。

[2] 《明清散文选读?前言》,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