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 西多民族文学历史进程
从春秋到晚清,广西经过长达2000多年的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终于出现了临桂词派、岭西五大家等为中国文学主流所推崇的文学品牌。可惜好景不长,文言文的衰落和白话文的兴起,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中国文学数千年的传统,广西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认同的中原古典文学传统,改弦更张,汇入一个更为宽阔也更为驳杂的文学格局之中。
这一次,广西文学进入的是一个被称为世界的文学格局,它所要完成的是从古代向现代的文学转型。这个文学转型经历了两个时代,中华民国时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由于地缘和自身传统的因素,地处南疆的广西以慢半拍的节奏接受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的辐射。她虽然无限留恋,却不得不惜别那个对于她还有无限魅力的文言文世界。
在迄今已经100多年的广西现代文学历程中,现代、战争和民族成为其发展重要的引擎。现代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要素构成的全新文明体系,广西通过接受自由、独立、民主、科学、革命、阶级等现代观念的启蒙,脱离传统的封建主义文学,以新文学形态汇入整个现代文学体系之中。战争特指发生于1931—1945年的那场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使广西文学形成了深刻的国家意识,而且使桂林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成为战时文化中心,大批知名作家寓居桂林,造成了广西文学空前的繁荣。民族在这里特指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之后,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获得强劲动力,壮族、瑶族、仫佬族、京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广西文学中心开始了漓江一西江流域向红水河—左右江流域的悄然位移。
历史上的广西给外界的印象接近一个山国。20世纪,北部湾进入了广西的行政区划。八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片海。这个变化给广西文学在山地文学之外注入了海洋文学的元素。
从发展进程上看,广西现代文学经历了三度高峰:一是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文化城战时文学的繁荣兴旺,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少数民族文学的崭露头角,三是世纪之交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广西文学不仅为中国主流文坛提供了广西特色少数民族和海洋边疆文学的文学风采,更重要的是,她在国土沦丧,民族危难之际,以南天一柱的风骨,支撑和延续了国家的文脉,同样,证明了一个事实,经济后发展的八桂大地不仅可以承载美丽的自然山水,而且可以生长奇妙的文学繁花。
从启蒙到认同,这是民国时期广西文学的一个演变轨迹。广西作家通过走出去和迎进来的方式,获得新文学的启蒙并实现新文学的认同。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广西文学开始了自我追寻和自我发现的历程。自我追寻就是追寻广西各民族的来龙去脉,自我发现就是发现广西各地域的人文积淀。广西文学正是在这种追寻和发现的过程中确认自我,进而形成创作和评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使广西的山峦、河流、海洋,广西的民族、民间、民情,广西的历史、现实、未来,都成为广西作家激扬文字的文化财富。广西文学不再是对主流文学的亦步亦趋和人云亦云,而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版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