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师夷长技

钱龙锡这才想起来,自家管家没和司礼监交割完之前,皇帝是肯定不会让自己离开的。

但既然话都说出口,邀名之举总不能半途而废。

他一不做二不休,锲而不舍向天子直白追问道:

“臣之外诸臣若无意认购‘公司’股份,现在离开,陛下不会要让他们见识见识‘诚意’吧?”

这老货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花式蹭鼻子上脸啊!

看在十五万两真金白银捐款的面子上,崇祯做好表情管理:

“朕绝不阻拦。”

钱龙锡顿时如同打了胜仗的将军,昂首挺胸看向同为东林党的内阁大学士李标。

李标也算是个有担当的,稍一踌躇便站出来向崇祯行礼:

“陛下,臣李标奏对已毕,乞赐退。”

崇祯答曰:

“可。”

李标整了整衣冠,迈开步子从列成两排的锦衣卫和太监之间走过,消失在云台门之后。

果然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了钱龙锡发难,李标站出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剩下的文官们见皇帝言而有信,于是有样学样。

“陛下,臣毕自言奏对已毕,乞赐退。”

“陛下,臣张凤翔奏对已毕,乞赐退。”

“陛下,臣钱谦益奏对已毕,乞赐退。”

……

崇祯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一一应允。

等到外戚们的管家亲随在锦衣卫和办事太监的监督押解之下,将银子,珠宝,地契等物全部取来,王承恩带着十几个小太监勘察完毕。

太阳已经带着最后一线余晖,坠入平台汉白玉阶之下。

崇祯带着春风般的温暖和捐过款的外戚们一一亲切对话,按照捐献数量每人赠送一厘到一厘半股份之后,放他们各自回家去。

最后一个清点完财物来宫里接主人回家的,是钱龙锡府上管家。

虽然平白“主动”捐输了十五万两银子,心痛不已。

但好歹没受皮肉之苦,又挺身而出对抗皇帝,在文官群体中挣到了名声,

和此时仍趴在地上的郑养性,郑太妃等人比起来,多少算是有所收获。

钱龙锡扶着管家走到云台门时,习惯性地回头再向皇帝行礼,

眼角余光惊奇地发现一件事。

此时留在平台之上的,除了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等明显已经和皇帝穿一条裤子的文官叛徒之外,竟然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子先(徐光启字)何故不归,尚在平台滞留?”

徐光启被钱龙锡看见,无奈拱手作揖:

“我想多认购些大明投资公司的股份,所以一直等到现在。”

钱龙锡以为自己的耳朵又出问题了:

“子先想要花钱认购‘公司’股份,还想认购不止一厘?”

徐光启点头:

“正是。”

钱龙锡顿时目瞪口呆。

好个徐光启,你老小子浓眉大眼的昨天在朝会上还一副坚贞不屈,无欲无求的样子,

转眼之间就为了讨好皇帝,也当上文官叛徒了?

等钱龙锡离开,崇祯看向徐光启:

“徐卿想要认购多少大明投资公司的股份?”

徐光启跪下奏曰:

“臣不要‘昭文宗室学院’教习的优惠,也不要陛下给百官的让利,愿以7500两银认购5厘股份。”

卢象升,孙传庭,宋应星闻言瞠目结舌,

连崇祯都难得惊讶得愣了几秒钟——除了孙承宗几人昨天朝会之后被崇祯拉着一起彩排过今天的剧本,今天到场观礼的文官这么多人,一个愿意认购大明投资公司股份的都没有。

徐光启不但一出手就要认购崇祯设置的上限5厘,

而且不但不要皇帝给所有文官的98折优惠,连身为“昭文宗师学院”教习可以享受的3折优惠都不要。

可以2500两买下的股份,硬是花7500两,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徐卿为何对大明投资公司的发展如此看好?”

徐光启没有回答崇祯的问题,反问道:

“圣上方才陈述公司发展计划,预期若有1000艘战船,两千艘商船,每年盈利可达2000万两白银,不知有何根据?”

“又为何要称商会为‘公司’呢?”

崇祯闻言略一思索,已经想通了徐光启前倨后恭的原因。

他微微一笑:

“朕在信王府时便闻西北流寇四起,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我大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勤勉生活却连养家糊口都求之不得。朝中百官每日忙碌努力之态,国家却越发贫弱,想要赈灾时竟无银可用。”

“朕夙夜思之,翻遍汉唐史书却始终不得缓解财政问题之法。一日偶然发现一本泰西杂书,阐释泰西诸国发家史,其中记载北极附近一泰西小国名曰尼德兰,即我大明百姓口中红毛番是也。其国土尚小于京城,人口不过百万。却凭天然良港和地缘政治优势,成立东印度公司,每年收海贸之利年两千万两白银,位列泰西诸强之一。从此便对海贸之事上了心。”

徐光启听到这里已经瞳孔微缩,

尼德兰“海上马车夫”的名声,他自然从好友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那里听到过。

但即使利玛窦这样在他眼中博学多闻的人物,也绝对没法把尼德兰的人口数量,崛起原因,获利数额几句话就说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圣上之所以用‘公司’二字……”

崇祯点头:

“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正是效仿荷兰之【东印度公司】耳。”

师夷长技以自强……

徐光启从天子口中听到这句话,心中大震。

华夏自秦以来素来是天朝上国,汉唐之时更是万邦来朝,

他曾经多次呼吁学习西方,却被士大夫同僚嗤之以鼻:

“红夷(荷兰)火器虽利,然不过奇技淫巧。我朝以仁义为甲胄,何须效蛮夷之术?”

众臣傲慢至此,难免让徐光启近年有些心灰意冷之意。

然而圣上刚才竟然说:

师夷长技以自强。

既然要向西方学习,分明是已经认识到西方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过大明!

万万没有想到,

皇帝小小年纪身在深宫之中,竟然比以精英自诩的大名士大夫们更加英明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