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纵千古骂名,朕一肩担之何妨

徐光启本以为一身抱负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能把余生奉献给传教事业。

今天大明投资公司之事,似乎“以科学强国、以实学兴邦、以开放求存”的理想,又有了一线曙光。

皇帝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多几分信心。

“登基以来,朕让锦衣卫从各地收集信息调查大明自嘉靖年间以来海贸情况,知其时五峰船主汪直之船队每年做海贸,也可赚取三百万到五百万两白银,堪称富可敌国也。”

“本朝更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刚刚归顺的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今麾下有武装商船三千艘,通过垄断到东瀛长崎的贸易路线,天启七年盈利一千万两银子有余。”

“除此之外,在东南亚和弗朗吉红毛番商人交易香料,向通过东海南海其他商船收取保护费,自建厦门等港口收取停泊费等,每年亦可入账五百万两有余……”

徐光启听到此处心中只剩叹服。

靠着锦衣卫监视众大臣,算不上什么本事。

但是光靠锦衣卫,能将东南一霸郑芝龙的底细摸得这么清楚……

天启皇帝要有今上一半英明,魏忠贤这种流氓货色早就死了八百次了。

百官流传天启皇上传位之时曾说:

“吾弟当为尧舜。”

难道竟然一语成谶?

徐光启伏地叩首:

“陛下圣明烛照,洞悉万里!昔商汤克桀而天授机宜,武王伐纣而神授韬略,今陛下明察秋毫、决断如流,实乃社稷之福!”

“大明投资公司果然是圣上与诸臣同享富贵。如此,高阳公仅占股五厘,臣何德何能与之齐平?伏乞输银四千五百两,认购三厘之股。”

知道先来后到,尊重功勋老人,

徐老头这情商可以啊。

崇祯哈哈大笑吩咐道:

“王承恩,就如徐卿所请,等银两交割之后与孙公,卢卿,宋卿等一起完成手续。”

“徐卿快快请起,朕已令尚膳监准备常膳,请与高阳公、卢卿、孙卿、宋卿一同留在宫中用膳。”

今天的募捐目标超额完成,搞大明投资公司还得到了徐光启这个重要人物的认可和支持,

这不得搞个团建庆功宴?

崇祯下完命令,“昭文宗室学院”中孙传庭,卢象升,孙承宗,宋应星便齐齐答应,有说有笑迈开步子向云台门外走去。

徐光启却仍然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崇祯诧异走到他面前,正要开口询问,

徐光启叩首劝谏道:

“昔汉文废肉刑,天下归仁;宋祖勒石戒杀,子孙守之。刑威过甚,非长治之道也!今以夹棍加诸宫眷外戚,恐损陛下尧舜之德,留史笔苛责。”

“《史记》载吕后‘人彘’而遗臭万年?《唐书》书武曌酷吏而千载唾弃!今以夹棍辱郑氏,后世必谓陛下‘残刻寡恩’,虽永乐之诛十族,恐难比肩!”

徐光启知道从无到有搞海贸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情,以现在太仓库和内帑的空虚程度,难怪天子要把外戚们全部拉出来以“募捐”为名,全部勒索一遍。

从理性上来看,皇帝的行为并非不可以理解;

但从感性出发,

当着百官之面亲手把祖父神宗最宠爱的贵妃,自己广义上的祖母家郑氏夹成一堆肉块……

终究太过骇人听闻,如此血腥之行传播出去,势必会让天子在百姓中留下残暴的名声。

至于史书上会怎么记录今日崇祯皇帝的“募捐之礼”,参考吕后在刘邦死后整治戚夫人的评价,便八九不离十也。

多半脱不开“禽兽之行”,“罔顾人伦”,“残虐失德”。

其实有相同顾虑的人不只徐光启一人,

孙传庭闻言也跪下奏曰:

“陛下肃清宫闱,臣等皆战栗钦服!伏愿陛下垂宪万世,慎刑戮以昭示仁德。此等非常之举,宜为后世法戒,非可屡行。”

崇祯闻言,沉默良久方弯腰扶起二人,

指着不远处郑养性,吕坤,郑太妃三人残躯:

“徐卿,孙卿以为郑氏党徒今日受刑,其状太过惨烈乎?”

徐光启昂然不惧,和皇帝对视道:

“然也!”

崇祯喟然长叹道:

“徐卿可知西北灾荒不断,朝廷无钱赈灾,庶民却还要受苛捐杂税盘剥。天启七年饥殍数逾三十万,已到了‘炊人骨为薪,煮人肉为食’的地步?”

“郑氏及福王朘民膏五十载,穷奢极欲,临死前才受一次夹棍之刑。和这些勤恳耕作一辈子,为了不活活饿死,只能吃自己亲人苟活的百姓比起来,真的算惨吗?”

徐光启见皇帝目光清澈如水,眼中带泪,

一时竟不能答,只能低头沉默。

崇祯又看向孙传庭:

“孙卿可知宁锦之役,多少将士与建虏喋血鏖战,折股断臂、剖腹决肠者不可胜计。许多人落下一辈子的残疾,甚至有些到死仍拿不到一分应得的军饷。”

“与这些将士相比,郑氏算得上惨乎?”

孙传庭闻言唯有叩首不断而已。

孙承宗想起辽东那些跟随多年为国捐躯的将士,不由垂泪:

“乱世宜用重典,老臣以陛下所为,实契大义无亏。”

“然伯雅(孙传庭字)、子先(徐光启字)之谏,非有他肠,实是为了陛下身后之名也。”

崇祯仰天长笑:

“朕既有今日‘募捐’之举,自知众臣以后必不会再以‘孝宗之德’相赞。”

“百年之后,庙谥之中,亦必无【文】字。”(注1)

“但只要多一个将士拿到抚恤,不白白为国捐躯;多一个百姓有饭吃,不活活饿死填于沟壑。朕何计身后之名?”

“纵有千古骂名,朕一肩担之又何妨?!”

徐光启闻言怔住,回过神时不觉已热泪盈眶。

振聋发聩莫过如此,世上竟有愿为黎明百姓生计愿背千古骂名之君!

他诚心叹道:

“昔桀纣虐民而自悦,今陛下苦己以活人。如此贤德,汉文复生亦不能过也!”

注1:

“文”是史书给帝王和大臣的最高级别谥号。

皇帝如:汉文帝,魏孝文帝,唐太宗(谥号文皇帝),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大臣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