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州世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协议难成

待茶过几巡,赵宽道:“贤侄贤侄女儿们专程前来南部,可一定要多住些日子啊。明天喊赵炎赔你们好生逛一逛南部城。”

赵骥禀告了要到成都参展的事,又道:“侄儿这次来,除了拜见长房三位叔叔,还想跟叔叔们商量一下建赵家祠堂的事。后天等侄儿到了顺庆,也要同四房的叔叔们商议。”

赵宽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的神色,道:“建祠堂是大事,不是哪一房说了能算的,莫说我们老赵家一共有四房人,就光说我们南部大房,也不是我这个当大哥的说了作数,还有你长房二叔、三叔他们哩。”

赵骥道:“侄儿此来正是此意。想请长房大叔明天派人去请长房二叔、三叔他们前来,大家一起商议一下,看祠堂到底啷个建为好。”

赵宽还没说话,坐在一旁的赵炎道:“敬天法祖、慎终追远,正是祠堂的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训。老汉儿,这是好事情呀,我们赵家早就该建一坐正儿八经的祠堂了。”

话还未完,赵宽就喝道:“你少在这儿酸臭满天!圣人的教训,圣人能给你生出钱来么?我们长房的人要都象你恁个,读了一肚子的圣贤书,却挣不出半个铜钱儿来,都等着坐吃山空,莫说建祠堂,到时候恐怕连养活婆娘娃儿都成了问题,还管得了那些事!”

被戳着痛处,赵炎立时脸红如关公,只管低头喝茶,再不敢发一语了。

赵宽的态度令众人愕然,一时谁也不好说话。

黄氏一见,忙暗对赵宽使眼色,道:“文阁他们远道而来,有啥事情慢慢商量嘛。”

又命人去看厨房晚饭好了没,喊催一下,说客人们都饿了。

赵宽舒缓了一下脸色,对赵骥道:“文阁,实话对你说吧,我们长房一直就不同意把祠堂建在良州。老汉儿活着的时候儿,也就是你的大爷爷,他老人家的意思就是这样。说要建祠堂就必须建在南部,因为他是长子,没听说过把祠堂建在老二家的。要说你大爷爷的这个想法也莫错,历来长幼有序嘛,你说对不对?可你们二房硬是不干,非说要建在良州,所以几十年了都谈不拢,一个祠堂到现在也没建得起来。说来也是一件烦心的事儿。”

赵骥道:“长房大叔说得有理,老汉儿也对我讲过这些事。可虽说你们长房在南部,但毕竟是在大爷爷那辈才移居过来的,而良州才是我们赵家老祖宗入川定居的第一地。在良州开枝散叶后,才有了大爷爷迁居南部,四爷爷去到顺庆,从根儿上来讲,赵家的祠堂应该建在良州才合符情理啊!”

赵宽笑道:“其实要说呢,这祠堂不管是建在南部还是建在良州,我个人都莫啥子好大的意见。一者良州是我们赵家发疙兜的地方,二者现在我们这四房中,只有你们二房财力最雄,也是该你们来提桶桶做这个事。可是,你大爷爷一辈子都对你爷爷当初不肯将那幅祖宗画像和祖宗牌位交给长房,耿耿于怀,他老人家临终前交代我们三兄弟,一定要把祠堂建在南部,把祖宗画像和牌位迎过来。文阁啊,先大人的话,我们做后代的又怎敢违背哦。”

赵骥听出赵宽话中似有松动之意,知这事一时也急不来,遂也笑道:“长房大叔莫心焦,明天请长房二叔和三叔都来商议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几房都认可的办法。”

赵宽道:“要得要得,明天我就喊人去请他们。文阁,家事虽大,也莫急于一时,凡事慢慢来嘛。你到了南部,大叔要好好招待你。每年到良州,你都对大叔一家照顾得很周到,如果这回你不安心在南部耍几天,让大叔尽一下地主之谊,大叔可不依你哈。”

赵骥笑道:“大叔的心意侄儿们领了。只是这回到成都去办的是县政府的公事,也不好多耽搁的,再说还要到顺庆府去拜见四房两位叔叔。等下次侄儿携内人专程前来给长房大叔请安,那时候任由大叔安排,侄儿决无二话。”

赵玉莲也道:“对头,长房大叔这回就莫为难文阁了,他这个人在家里时忙,出门了也是一样,就莫个歇下来的时候儿。上回累病了,把个一家人吓得不得了。”

黄氏惊问道:“文阁恁么年青力壮的都累病了?”

赵玉莲讲了赵骥上次生病的事,长房众人都好一番唏嘘感慨。

正摆谈着,赵涯从厨房回来,说晚饭已摆上了桌,赵宽便请众人到厨房入席用饭。

蒋小文早就躺在赵玉莲怀里睡着了,被喊醒后,揉着惺松的睡眼嚷道不吃饭了,要睡觉。

赵玉莲知他在大人喝茶时已吃了不少点心,恐怕也真不饿,便将他抱回房里,哄他睡了,方才来到厨房入席吃饭。

此时赵骥、蒋成儒早已七八杯酒下肚,二人都带着些醉意了。

赵亮也在三个堂兄的劝说下,喝了两三杯酒,脸上一片潮红。赵玉莲怕他年纪小担不住酒,忙让人舀了碗米汤让他喝了。

众人喝酒谈笑,吃了很长时间,吃完又到上房喝茶聊天,直到亥时过了,方才各各告辞回房歇息。

第二天中午,赵宽果然安派人去请来了他的两位兄弟,二弟赵玮和三弟赵楫。

两人态度与赵宽基本一致,并无心争祠堂到底建在哪里,只是碍于父亲遗命,不敢违背而已。

因此,玮、楫二人前来,不过陪赵骥等人吃了两顿酒饭而已,建祠堂一事并未议成。

赵骥心中十分惆怅,晚上将从良州给赵宽、赵玮、赵楫三家带来的礼物分送之后,就早早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早,便辞别赵宽一家,带着众人来到码头上了船,往顺庆进发。

第三天天黑尽了,船才停靠在顺庆南码头,船老大见天已黑多时了,赵骥他们又不识路径,便安排了三名水手跟随护送,一直将赵骥一行人送到顺庆府生水大街赵家四房宅第门口。

赵家四房在顺庆府开着四间绸缎铺、四间当铺,也开着两间卖赵家老醋的铺子。

因顺庆是府城所在地,赵家四房做的生意比南部长房要大得多,又还有十多间铺子出租,财力很是雄厚。

敲开院门,门上人往里通报后,四房长子赵烨、次子赵鹏双双出迎,将赵骥等人迎进内院。

又喊出儿子们前来相见。

听说赵骥一行人只在船上吃过干粮,赵烨便命厨房立即准备晚饭。

等到吃过晚饭,已是子时过了,因时辰太晚,便免去了许多虚礼,赵骥拿出给四房大叔二叔带来的礼物后,众人便都纷纷作别,各自回房歇息。

第二天赵骥起床,洗漱毕,吃过了佣人送上来的早点,来到院中,见两个老妈子在洒扫庭院,低眉顺目,悄无声息,在院里穿行或廊下走动之人,也都脚步轻巧,声音不大,若需交谈,都是小声低语,无高声喧哗者。

全院显得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赵家四房就赵烨、赵鹏两兄弟,并未分家,两家人合院而居,烨东鹏西。

赵烨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政和次子赵济,赵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锐,次子赵交,小儿子赵连。

女儿们都已出嫁不论,两大家子三十几口,共居祖院,和睦相处,从无半点纠纷。

在赵家各房人中,四房是有口皆碑的。

蒋成儒也已起床,来到赵骥身边,低声道:“四房的规矩是要大得多哈?”

赵骥点头道:“四爷爷是举人,虽没做过官,但一辈子明理讲礼,家教很严,四房的人从大叔二叔开始,到下面的丫头佣人,都很讲规矩和礼节。”

蒋成儒叹道:“这顺庆府真是名不虚传,昨晚我们进城,虽是夜晚看不斟酌,但天光朦胧中也能见到城中房屋街道气势高阔,布局广大,与良州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有这样的人家啊!”

正说着,赵烨从东院上房走了过来,赵骥和蒋成儒赶紧上前请安。

赵烨道:“贤侄和贤侄婿昨晚睡得好吗?”

两人都道睡得很好。

赵烨又道:“昨晚太过仓促,酒菜粗疏,有些失礼,今儿天中午再重新摆宴,好生招待贤侄一行。”

赵骥和蒋成儒连道不敢。

赵鹏从西院过来,赵骥和蒋成儒也赶紧请安。

赵鹏道:“两位就不要客气了。良州二房哪回我们去不是热情相待,小意厚道,你们来到顺庆,如果我们四房失了礼,还不让亲戚们笑话啊。”

赵烨道:“正是这个道理。等贤侄女儿们起来了,喊两个堂兄弟陪你们上街去逛一逛,一哈儿回来吃午饭。”

赵骥笑道:“四房大叔和二叔,侄儿此来可没有心情游山玩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