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百花潭展
赵鹏道:“昨晚你不说陈掌柜已带着醋上成都去了吗,你当东家的在路上耽搁两天,也莫啥说的。如果这回赵家老醋要真是在成都得了奖,那我们铺子里的销量也将会翻番哦。文阁啊,到时你可要优先保证我们的货源呀。”
赵骥道:“那是自然。我们醋坊里的醋就是啥人都不卖,也必须首先保证顺庆四房和南部长房铺子里的供应。”
赵鹏哈哈大笑。
赵玉莲抱着小文出来了,不久赵亮也来到院中。
请过安后,赵亮说想到外面街上去逛一逛,赵烨便叫来赵济,命他陪着赵亮和赵玉莲,带着蒋小文到街上去逛。
又对赵骥和蒋成儒道:“你们既无心逛街,我们就到厅里喝茶,边喝边摆。”
带大家来到东院客厅里坐了,命人上茶。
赵骥说了建祠堂一事,也讲了南部长房的意见。
赵烨道:“要说祠堂建在良州,也是正该明份的,只是这长房和二房意见不合,我们又是四房,按照长幼之礼,也不好站到哪一边。文阁啊,这事我们还真不太好表态哟。”
赵骥蹙眉道:“四房大叔说的道理我也明白,可也不能因此就让祠堂建不起来噻。”
蒋成儒道:“我赵家老汉儿和文阁为建祠堂的事,这几年的确是费心费力,四房大叔和二叔有啥子好办法没得呢?”
赵鹏呷了一口茶,缓缓道:“其实我倒有一个主意,只是不知几房意见如何?”
赵骥忙道:“二叔快说来听一哈。”
赵鹏道:“祠堂建在良州二房,南部大房不干,可要建在南部大房,二房又不干,我们四房和三房对你们的争执左右为难。既如此,不如在良州城另外选址修建。这一来不管我们顺庆也好,南部也好,都是从良州发芽,祠堂建在良州,哪个也说不出二话;二来呢,选址另建,祠堂既不挨到二房也不挨到长房,不过是几房修在良州的公产而已。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在这个问题上老是纠缠不休,做不成事。”
赵骥沉思道:“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赵烨却道:“你这办法虽好,只是另外选址就必须买地,又是一大笔开支哦。”
赵鹏道:“那有啥法呢,二房愿出地来修,长房又不干多嘛。”
蒋成儒笑道:“那倒是,良州地价可不低,真要另外买地,可要花不少的大洋哦。不过我觉得四房二叔这个办法是眼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不如哈儿吃午饭时问一下众位堂兄弟们的意见,先看你们四房能不能统一意见,然后再探听一下三房的想法。”
赵鹏道:“这倒不用担心,我和你大叔的意见就是我们四房的意见,子侄们都不会反对。”
赵骥喜道:“既然四房大叔和二叔是这个想法,我想老汉儿也不会不同意,他老人家非常想在有生之年把赵家祠堂建起来。其实现在看来,就只看长房和三房的意见了。”
蒋成儒也喜道:“文阁这趟真没白来,没想到在顺庆把这件事办出个眉目了。”
赵烨和赵鹏也很高兴,与赵骥细商了相关细节,并约定往南部长房和良州三房去信,劝说他们采用选址另建的方案。
赵骥心情立时开朗起来,感到心中连日的阴霾一扫而光。
午时过后,赵玉莲他们逛街回来了。
蒋小文手里又多了两样玩具:一个是峨冠博带的夫子玩偶像,一个是竹篾编的带棚小船。
见他小嘴边还沾着糖末儿,蒋成儒笑道:“又出去胡吃海塞了?”
赵玉莲笑道:“他四房二舅太将就他了,要啥买啥。这个东西又是个眼见不得的,巴不得把整条街的耍玩意儿都买回来。”说着用手指戳了一下小文的额头。
众人都笑起来。
跟进来的赵济道:“小表弟多难得来一回哦,还不让他耍高兴了?”
吃过午饭,赵骥拉上蒋成儒,也到顺庆街上来逛,只见店铺林立,人流嘈杂,各店货物堆积如山,果然繁华超过良州。
二人不禁叹了一回。
第二天,因赵政和赵锐也正好要到成都办货,便与赵骥等人同行。
从顺庆府到成都要走旱路,又因人多,赵政和赵锐便雇了三套马车。
赵骥和赵亮乘一辆,赵玉莲母子和蒋成儒乘一辆,赵政和赵锐合乘一辆。
两家的长年们全都挑担徒步跟随,而蒋成儒包的货船则在顺庆码头等候。
一行人浩浩荡荡,晓行夜宿,非一日到达川省首府成都。
当众人来到成都东门下,只见城门巍峨高大,门洞宽敞,进进出出的人穿流不息。
人们的穿着也不尽相同,有的穿着长衫马褂,有的穿着洋装,但不管穿什么,无论男女,大都色泽亮丽,材质讲究。
在这样的人流之中,赵骥等人的穿着打扮立马就显出“土”来了。
赵骥发现,赵政和赵锐所穿衣服其实与成都人很接近,只是一路没发觉而已,不禁暗叹:“到底他们离省城近些,又经常来,从穿衣打扮到举手投足,都有着大城市的派头!”
在自惭形秽中进了城门,城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大街宽阔笔直,石板铺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两边的店铺高大敞亮,里面的货物也大多不识,新奇而有趣。
街面上不仅行人众多,还有很多拉洋车的,拉着锃亮的洋车在人流中吆喝穿梭,车铃乱摇。
还有黑色的犹如乌龟壳一样的小汽车,鸣着笛呼啸着从人身边驶过,让人心惊肉跳。
除了大街,又有许多宽窄不一的小巷子四通八达,密如蛛网,若非有人领路,莫说找地方,就是先分出个东南西北来,恐怕都不容易。
各地名特产品展览会在西门上的百花潭,赵骥哪里知道道路方向,赵政和赵锐一商量,便决定先将赵骥送过西门,再回转来去办自己的事。
蒋成儒因多次到过成都,对成都比较熟悉,又因要办的事与众人都不相同,便与赵骥、赵政和赵锐别过,自带马车去了。
赵骥带着赵亮和两个长年,在赵政赵锐的陪同下,来到西门百花潭,找到一家名叫花间一壶酒的客栈写了房间,赵政赵锐方才辞去。
按照日子,展览会已于几天前开始了,赵骥安顿好房间,便迫不及待地带着赵亮打听了到百花潭的路,匆匆往展览会赶来。
还未走到门口,就见人流明显增多,越往前走越是拥挤。
又走不多久,远远地就看见前面攒动的人头上方,扎着色彩缤纷的高大彩门,弧形的门拱上写着“川省名特产品新春展览会”,字字着金,硕大如斗,光耀眼目。
再看彩门下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有许多引车卖浆者高声吆喝着贩卖小吃,有不少圈地摆摊的耍把式卖打药,还有不少蓬头垢面的乞丐,在人群里四处打拱作辑要钱。
总之鱼龙混杂,喧嚣吵闹,让人不觉又好笑又无奈。
挤进大门,见两边挨挨地搭着一排排的棚子,里面摆着各地特产。
有成都的绣品,顺庆的丝绸,自贡的井盐;还涪陵的榨菜,剑阁的豆腐,蓬溪的密柚等等,不一而足,看着让人眼花缭乱,也馋涎欲滴。
再透过棚子的间隙看后面,或往别处小径望去,百花潭果然地如其名,虽已是春夏相交,园内仍有许多鲜花开放,在园中绿树芳草的陪衬下,越更显得娇艳欲滴,弥足珍贵。
赵骥好不容易找到良州特产展览区,见商会会长黄宣沛正蹙眉站在那里,身边围着一圈良州来的掌柜东家。
赵骥赶紧带着赵亮上前相见。
黄宣沛见赵骥满头大汗,又将长衫子脱了下来抄在手中,上身只穿着一件白绸褂子,不禁感到有些好笑,道:“赵二爷这是唱的哪出啊,徐策跑城?”
赵骥嘿嘿一笑:“成都的天气太热了,这里人又挤得很,我们两兄弟这一路找来,出了一身的汗。”
有人道:“陈掌柜哪去了,刚才还在这儿?”
黄宣沛对赵骥道:“这回我们良州吃亏了。”
赵骥惊道:“吃啥子亏了?”
黄宣沛道:“当初我们认为这个展览会是先带样品来展示,下来再谈生意,所以我们各家带来的特产都不多,可哪晓得这其实是个销售会,在展览的同时开展就地销售。别的县准备充分,在展销会上都卖出去了好多的特产,而我们良州却因带的东西很少,只能干看着人家把大洋数得当当响!”
围在黄宣沛身边的人纷纷道:“就是,给老子的,这回没经验,明年再开,老子装它一船来!”
正说着,陈翊升走了过来,见到赵骥和赵亮,忙问道:“东家,你和四少爷好久来的呢?快走,去我们摊子上看看。”
赵骥别过众人,跟着陈翊升来到赵家老醋的棚子前,见摊子上只摆着三只空空如也的醋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