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江苏内贸与发达省市的比较
江苏经济在总量和结构发展上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江苏地区人均GDP为68347元,位列第三,在北京、上海之后(见表9—1)。江苏在全国经济和内贸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上,江苏的内贸企业在全国成绩显著。报告从横向角度,选取全国发达的省市与江苏作比较,以分析江苏内贸在全国的地位及与发达省市之间的差别和关联度。
表9—1 2012年江苏与发达省市流通业规模比较

一、流通业总量水平高,但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2012年,江苏第三产业产值为23517.98元,在广东之后,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北京最高,为76.46%,其次是上海,为60.45%,江苏为43.5%,列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2008年美国商品零售额达到44129亿美元,2007年美国商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5%,美国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23.19%[1],而江苏这一比重为9.6%。与早已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制造业相比,江苏商贸流通业供需仍主要局限于本地经济,对于全球价值链中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缺乏嵌入。
注释
[1]参见郭艳华:《发达国家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与启示》,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2),12~14页。
二、城乡市场发展潜力大,但农村市场效率有待提高
(一)城乡市场发展潜力大
2012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的8.7%,位列第三,位于广东省和山东省之后。江苏城乡流通市场发展差距较大,2005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4491.35亿元、1244.15亿元,占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8.3%、21.7%,其差距拉大到56个百分点。2012年,城乡收入比依次是广东2.87、山东2.73、江苏2.43、浙江2.37、上海2.26、北京2.21,全国的平均水平为3.1,相比较而言,江苏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江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剧了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差距。消费市场的需求潜力与居民收入成正向关系。2012年,江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676.97元,位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之后;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01.95元,位于北京、上海、浙江之后,表明江苏居民收入规模仍需进一步提高(见表9—2)。
表9—2 2012年江苏与发达省市城乡收入、消费水平情况

(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中度不高
2012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为575个,占全国的比重为11.1%,在浙江的14.7%之后,位列第二;其商品市场成交额为15659.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6.8%,位列第一;但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每单位市场销售额为27.9亿元,位列第二,但仅是上海每单位市场销售额57.3亿元的48.7%,江苏商品交易市场虽然容量较大,但单位市场销售情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见表9—3)。
表9—3 2012年江苏与发达省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比较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偏多,流通效率低
农村人多,但流动性小,集镇市场散乱,市场交易集中程度较低。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缺乏足够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开拓系列化服务的功能。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影响,许多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缺少操作性。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网点布局、规划滞后。一方面,农村市场流通业态结构不太合理,长期形成的邻近乡镇商贸组织经营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农村流通市场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业态得不到有效利用。主要流通方式仍以传统的专业店、夫妻店、集市、庙会为主,商品种类以日用品为主,市场定位趋同。物流配送相应滞后,网络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小,辐射能力弱,带动农村产业乏力。总体上,农村流通市场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造成网点规划散乱、流通渠道不畅。
三、流通现代化优势明显,但流通效率需加强
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规模,2012年,江苏进入全国零售百强的9家企业的销售额为2892亿元,占全国零售百强销售总额的17.4%。
(一)连锁经营规模优势明显
表9—4中,与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区连锁企业相比,江苏连锁企业销售额为4851.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6.5%,其流通企业连锁化率位列全国第三,比位列第一的上海低22个百分点。采用连锁企业人均销售额指标,对地区连锁化率进行进一步分析,山东省连锁企业人均销售额为145.1万元,在全国排第一位。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率,依次为浙江89.6%、广东88.8%、江苏84.2%、上海80.7%、山东70.5%、北京48.0%,江苏连锁经营统一配送水平相对较高。
表9—4 2012年江苏与其他地区连锁企业比较


2008年,美国零售业百强销售额为17963亿美元,占全美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0.7%,中国零售业百强销售额合计为1206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1%。2010年,沃尔玛销售额为4218.5亿美元,相当于同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4亿元的五分之一。而江苏大部分连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的盈利点。沃尔玛已拥有门店4000家,而江苏最大的两家连锁企业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和苏宁电器所拥有的门店数都没有超过2000家。江苏大部分连锁企业还是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造成了市场的辐射面较狭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提高江苏流通企业的规模是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二)流通费用较高,流通效率需加强
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1%,增幅虽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但与美国等国占GDP9%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物流业总体水平较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商贸流通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有资料表明,配送中心有75%可以对果蔬进行分拣,37%能够在分拣后分装,仅有25%的配送中心可以完成果蔬的再加工和再包装,这导致我国生鲜食品配送的商品损耗率平均为20%,而毛利率仅为7%左右。另一方面,物流公司鱼龙混杂,行业标准不明确,税费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引进和利用物流技术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