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及其对教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本书结构

本书主体部分由七章组成。除第1章绪论外,其他几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对“课程”“隐性课程”“教师隐性课程”等核心概念做了综述。首先介绍了课程及其类型,继而回顾了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背景,隐性课程的定义、特征与功能,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之后过渡到对外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教师课程与教师隐性课程的阐述。概念范围由大到小,层层递进。接着梳理了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的现状。最后对课程、隐性课程、教师隐性课程等核心概念做出再界定,从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3章:研究设计。在前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临时性概念框架。接着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介绍各个阶段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其选择理据、质化数据的收集与实施过程,同时对研究信度、效度以及研究伦理等问题进行阐述。

第4章:第一阶段个案研究的结果与讨论。本章介绍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发现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内容是考察教师实施课程与计划课程间的不匹配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产生这些不匹配现象的教师隐性课程因素。

第5章:第二阶段个案研究的结果与讨论。本章介绍第二阶段的研究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发现进行分析和讨论。着重探讨教师隐性课程因素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决策。

第6章:启示与建议。结合两个阶段个案研究的结果发现,探讨它们的启示意义,从而为大学英语显性课程建设、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7章:结论。本章回顾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发现,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归纳主要的研究启示和建议,阐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研究局限。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