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本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之处
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在国内外理论研究中分属于不同研究领域,尽管出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等融合性的研究成果,但是以“利益相关者作为逻辑主线”将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融合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学术界没有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作用,特别是没有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伦理的价值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工具性和功能性还没有得到认可。本书希望从重点和难点问题入手解决,形成相关的创新成果。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两类。
(1)重点问题。本书研究的重点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视角,对企业形象与伦理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三个重要领域。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在理论构成研究。这包括利益相关者研究范式、价值属性、研究模式、战略管理。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理论中的价值确认研究。一般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方法论在企业伦理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但是,仅仅属于方法论层面的价值吗?纵观企业理论发展历史,一定会发现只有当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管理学领域被引入企业伦理中,企业伦理的应用伦理价值才会凸显出来。因此,对作为方法论意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经济理论中进行实体研究,即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企业伦理中的基本范畴、范式、内容进行研究,形成的企业伦理和核心概念都将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三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伦理内容。交易成本奠定了经济领域企业存在的意义,这自然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结果。当利益相关者理论被企业伦理认可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关系一定是伦理关系,对这些伦理关系的研究构成企业形象中的重要内容。
(2)难点问题。本书研究的难点很多,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伦理的融合背景和发展溯源研究。任何理论形成都有其经济文化和学术理论背景,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伦理原本分属于两个独立研究领域,是什么样的学术背景推动和促使利益相关者理论跨域进入企业伦理领域?进入后产生了什么理论影响?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在许多企业伦理成果中,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列使用,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体间性表现,必须回归其本质意义。三是将企业伦理与个人作为伦理主体的关联性研究。企业主体性决定企业伦理存在的实践基础,也是企业形象与伦理建设的必要前提。企业作为虚拟化和人格化组织,借鉴个人伦理内容和形式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深入研究。四是企业伦理的哲学基础和伦理原则研究。应用伦理是以伦理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企业形象与伦理作为应用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定领域,需要哪些伦理哲学作为基础和渊源?哪些伦理哲学能够直接指导企业伦理理论建设?这是本研究中必须做出准确回答的问题,也是研究难点之一。因此,对于上述问题,从学理上进行梳理、区分和统一研究,做好学科内在规定性研究,这对于企业伦理学科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二)创新之处
通过以上对本书的研究背景、思路、内容、方法和重点难点分析,本书的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伦理研究,把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企业伦理,将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导入企业伦理研究并内化为主导性分析工具,弥补了企业伦理研究中的工具性不足,构建起了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伦理关系为主线的企业伦理研究路径。以往的企业伦理研究,更多地注重伦理学和企业管理理论的融合,将伦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当中,缺乏有效的企业伦理分析工具,企业伦理内容也带有较强的伦理学原理的痕迹。本书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适应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转型,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引入成熟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构建起科学化的研究分析路径,突破以往企业伦理研究的学科限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企业伦理主客体关系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形象伦理的内涵,构建起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主线并贯穿于论文始终的企业伦理研究框架,形成了基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伦理关系的企业形象与伦理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2)第一次用责任范畴建立起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伦理理论之间的联系,使两者成为整体性的有机体,并建立起了相关伦理价值规范体系。以责任为价值支点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伦理有机统一起来,首次建立起以“利益相关者”为起点,以“责任”为对象,以“主体论”“客体论”“基础论”“管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伦理研究框架。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伦理以责任联系起来,形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以责任为中介的企业伦理研究过程,建立起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伦理关系,确立社会责任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客体地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伦理研究,建立起系统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责任—企业伦理理论”中“伦理主体间性”、“伦理责任性”和“责任伦理性”内在逻辑关系和本质统一性,确立了“伦理哲学性”、“伦理规范性”和“道德表现性”的有机联系,形成以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为“伦理主体”,以社会责任为“伦理客体”,以伦理哲学为“指导原则”,以伦理模式为“道德体现”,以实现伦理管理为“实践追求”的企业伦理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从学术层面解决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研究的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既是企业伦理的方法论,也是企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关系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逻辑终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关系,就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关系,这一关系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客体表现出来,当企业社会责任被纳入企业伦理之后,责任关系就转化为伦理关系,即责任伦理。企业以责任伦理落实来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以伦理管理促进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伦理化发展。
(3)第一次探讨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伦理实践方法,为当前中国企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案,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伦理研究,揭示了企业和企业伦理功能的新价值,深化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伦理新认识,提炼出了企业伦理研究和实践的转型新理念。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也是信任共同体,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在共同体中,共享和交换“利益资源”和“信任资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本质上就是企业伦理,企业伦理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完备契约”的必要补充。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为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落到了实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就是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和伦理,即有限责任和有限伦理。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实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体现为关爱伦理、平等伦理、尊重伦理、对话伦理和双赢伦理的关系。书中提出,随着利益相关者概念和理论被企业管理研究领域普遍接受及在实践中得到广泛采用,企业伦理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即从企业的“单一伦理主体”转向“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多元伦理主体”,从企业的效率至上路径选择和利润至上的目标追求,转向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公平与效率路径及共创价值的目标追求。随着利益相关者自主性日益增强,企业形象与伦理研究和实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变革和发展时期。
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在各自独立的领域存在并发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和逻辑主线,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理论进行研究,对于完善、丰富和创新企业伦理研究,对于深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优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一定是有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