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7 16:29:46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彩插
《京隐述作集》书前叙意
我笔写我思,晚霞映松榆
第一编 文以载乐道
一 文以载道
二 文以乐道
三 知天命之道:大美大智与天职使命
四 文以载道需要文明交往视野
五 人类的文明交往价值
六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异化
七 《我们的普世文明》
八 中英文明交往的花与果
九 爱自然,为人类
十 人文精神的本质
十一 文明交往人文化
十二 文字与文章
十三 西方的人文史
十四 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
十五 学问与文明
十六 翻译与文明交往
十七 陕西三原县宏道书院的遐思
十八 人类文明走向堕落的过程
十九 容闳的文明交往志愿
二十 人文与文学
二十一 《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二十二 以画疗“心”与以绿养目
第二编 文以载美道
一 京隐西望秋云白
二 美感世界
三 大美产生于蓄意而发的意象世界
四 色感
五 古小镇与古大城之美
六 王阳明的觉化知明之诗意美
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生命美
八 在人类文明交往自觉基点上创新
九 刘长卿“风雪夜归人”的苍山雪夜诗意图景
十 审美的诗意心灵境界
十一 智识是明智见识之“知”
十二 为美养心
十三 美道
十四 美学杂记
十五 爱自然、为人类的仁爱之美
十六 人类生命中的智慧美
十七 阿富汗战争的悲歌
十八 羊年谈美续篇
十九 羊年谈美再续篇
二十 贾岛自注诗的意蕴美
二十一 咖啡事补记
二十二 体育、艺术和文化
二十三 从郑国渠到泾惠渠
第三编 文以载诗道
一 诗意治学中的心境
二 味外之旨,诗外之音
三 诗意境界即美雅境界
四 《人应当是一朵花》续说
五 迎春花的遐思
六 松榆茂矣,于彼朝阳
七 张载诗意治学之新、心美
八 朱熹诗意治学的日新之功
九 刘禹锡长恨歌之味
十 黄庭坚仕途的水性之缘
十一 吉卜林的《如果》
十二 大仲马与基督山岛
十三 俄罗斯丘特切夫的哲理抒情诗
十四 张元济手题对联的“积德之论”
十五 郭沫若论“把人当成人”
十六 郭沫若论天才类型
十七 钱锺书和杨绛的“隐身衣”
十八 《学王笔记》之二:有感于《兰亭序》中的死生观
十九 学王续录
二十 学习书法抄录集锦
二十一 书法之德馨艺美
二十二 写作的乐趣
二十三 读书是生活
二十四 冬至思乡
二十五 尽己之力,完成自己之天职使命
第四编 文以载述道
一 答《历史教学问题》特约记者韩志斌问
二 答《中东问题研究》编辑闫伟问
三 答《陕西地方志》杂志主编张世民问
附录1
一 答北京《追求者的自白》编者天雨、甘如问(1987年1月10日)
二 答上海《探索与争鸣》杂志特约记者巨永明访谈录
三 答广州、沈阳版《当代百家话读书》主编曹积三、阎桂笙问
四 答上海《外滩画报》记者访谈
附录2
一 由“文”字思考“文以载道”
二 “文”字集解
三 补“钓隐”
四 跋诗:人类文明咏(六行七言体)